营养师告诉你零食怎么吃不会发胖 一半中小学生 每周喝三次以上饮料 南京市疾控中心曾经在2015年对近千名南京的6-18岁小学生和中学生的“零食谱”进行调查。调查发现,13类零食中,水果消费率最高,达到了99.7%。其余依次为,糕点、奶类、饮料、坚果、巧克力、蜜饯、薯类、肉制品、油炸小食品、冰激凌、膨化食品及即食豆制品。 前10位零食消费率均在67.3%以上。各类零食中,水果、奶类、糕点和饮料消费频率均以每周消费3次以上为主。其中水果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比例达到了93.8%,其余依次为奶类、糕点和饮料,分别为81.4% 63.3%和54%。其他临时消费频率均以每周消费<1次为主。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,饮料消费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频次,均达到了50%以上。 吃零食一定会长胖?不一定 一直以来,吃零食是否导致发胖有争议。 有研究认为,吃零食会引起能量过剩,导致体重增加,营养摄入不足。但也有些研究认为,吃零食的BMI比不吃零食的低,吃零食与体重没有关联。这次的调查研究发现,随着零食能量占比增加,BMI指数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。当零食能量占比在较低范围内,可能会影响正餐能量摄入,从而导致体重偏低。当零食能量占比较高时,可能在正餐之外过多摄入零食,全天总膳食能量过高,导致体重增加。比如,这一次调查发现,吃油炸小食品次数多,那么就容易导致肥胖。油炸小食品属于高脂肪低营养密度的食品。 调查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,男生的肥胖与零食消费有关,饮料、膨化食品、蜜饯的消费频次与BMI呈正相关。BMI指数(即身体质量指数,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,英文为Body Mass Index,简称BMI),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,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。也就是吃得越多,越容易长胖。 专家提醒,尽量选择白开水,适当选择牛奶和酸奶,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。女生各类零食消费,与肥胖没有关系。可能与女生刻意保持身材,用零食代替主食,总体能量摄入未增加有关。 警惕:青春期长胖,将来减肥会很难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多吃点没关系,以后再减来得及。专家说,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变成小胖子,以后减肥将变得非常困难。人有三个时期容易长胖,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,主要在出生后第一年、学龄前的4-6岁和11-13岁进入青春期三个阶段,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,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,并且体积增大,儿童患肥胖症的概率一般都很大。 脂肪细胞就和房子一样。等到孩子大了,知道爱美了,虽然辛勤地减肥,减去的大多数是脂肪细胞的体积而不是数目,这些脂肪细胞如果有合适的生长环境,就会重新膨胀起来。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开设夏令营减肥,号称十天半个月能减重。但专家并不赞同这种“快餐式”减肥。专家说,这样快速地减肥,虽然能减去一部分脂肪,但是身体的肌肉并没有增加,整个人体代谢吸收机制没有扭转,因此,一旦到了正常环境,孩子体重就会反弹。 零食应该怎么吃 赵艳说,零食是学龄前儿童全天膳食营养的补充,也是儿童饮食中的重要内容,所以并不是要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。零食吃过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,但科学地吃零食还是有益的。零食选择恰当,可以起到与正餐互补的效果,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;零食选择不当,则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。 如何让孩子们科学合理地吃好零食? 正餐之外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、水和饮料等都叫零食,明明就是人类合理膳食不可或缺的部分啊。 如何辨别零食的好坏,合理选择零食,是有讲究的: 1、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,而要从健康和营养选择零食; 2、选择新鲜、天然、易消化的零食如奶制品、水果等食物; 3、不吃或少吃油炸、烧烤、腌制、含糖过多、过咸的零食; 4、零食最好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,量不宜多,睡前半小时不要吃零食; 5、少喝含糖饮料,不喝含酒精的饮料。 根据零食食用的频率,我们将零食分为四级: 1、可经常食用(1周>4次): 鲜牛奶、原味酸奶、水果、煮蛋、烤土豆、地瓜等。 2、适当食用(1周约1~2次): 饼干、点心、坚果、巧克力、肉干、咖啡等。 3、限制食用(1月≤1~2次): 棉花糖、果冻、含糖饮料、膨化食品、油炸食品、巧克力派。 4、禁忌食用(不吃): 三无产品(QS标示)、不合格产品、劣质添加剂的食品。 根据儿童的体型来选择零食 肥胖型儿童:不要选择:巧克力、棉花糖、果冻、糖类、膨化食品、油炸食品、巧克力派等食物;应该选择:纤维素丰富、低热量如圣女果、小黄瓜; 不宜经常选择:全脂鲜奶、烤土豆、烤地瓜等食物。 消瘦型儿童:首先纠正偏食、挑食以及餐前吃零食的坏习惯; 选择“可经常食用”级零食:鲜牛奶、原味酸奶、水果、煮蛋、烤土豆、地瓜等。 匀称型儿童: 选择范围较广;按照零食的分级,适量即可;同时保证膳食的科学性和均衡性。 |
HOT NEWS
FOCUS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