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长觉得,反正是磨耳朵嘛,只要宝宝在听就行,哪怕是作为背景声音。于是,为宝宝选择听原版故事、看原版动漫、唱英文儿歌来磨耳朵,培养听力,以期达到“说”的目的。手机上、电脑里没有几十G的资源,都不好意思说在给娃做英语启蒙。在这里告诉大家,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。因为,听多了,不一定会说,关键还要看你听什么。 有的时候,“听”一辈子,也不会“说”,比如,让刚出生的宝宝听电视里的“新闻联播”、看“股市风云”,哪怕宝宝每时每刻都浸泡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,宝宝“听”一辈子,也没法开口“说”。因为,任何不可理解的输入,都是无效输入。 脑科学家梅迪纳研究发现:让婴幼儿看语言学习方面的DVD,对孩子的语言习得没有任何帮助,甚至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。而与宝宝交谈时所使用的词汇数量和丰富程度,才会实实在在影响到孩子的词汇量和智商。孩子更容易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时掌握词汇。(参见《让孩子的大脑自由》) 此外,让宝宝听从外国引进的原版绘本、看原版动漫、听英文歌谣。这些英语材料虽然语言原汁原味,画面有趣,配音也很生动,但是,我们不要忘了,这些故事和歌谣都是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幼儿编写的,他们的听说能力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高度发展,完全能够理解故事、歌谣的内容。但是,对于英语基础为零的中国儿童来说,虽然有故事场景的帮忙,但大部分句子还是听不懂、不可理解的。所以,用这些材料的时候,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合孩子认知的,符合孩子实际水平的读物,二是要注意提问,通过反馈,看孩子是否理解。 作者赵晓华和其女儿emma 我们来想一下,在宝宝初学母语的时候,如果妈妈通过让宝宝看葫芦娃、喜洋洋等动画片,或唱“两只老虎”等儿歌,来发展宝宝的听说能力,那么,宝宝开口说母语的时间一定会被大大地延后。脱离实际意义和理解的声音,或者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的声音,就是噪音。 当然,实际情况是,没有一个妈妈会那么傻的啦!妈妈们总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吃、喝、拉、撒,从周围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,帮助宝宝积累词汇,练习听说能力。等宝宝到了3岁左右,词汇量、听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,才会让宝宝看故事书、看动画片,或唱中文儿歌的。 那么,宝宝的英语学习,也是一样的。有一种输入,“听”完了,很快就会“说”,比如,让幼儿反反复复地听类似下面的句子: It's milk time. 该喝奶了。 I want a drink. 我想喝点东西。 I want a sticker. 我想要小贴画。 It’s book time. 该看书了。 It’s game time. 该做游戏了。 I want to go pee pee. 我要尿尿。 Will you peel it for me? 你能替我把皮剥了吗? 这些句子和宝宝生活密切相关,在真实的场景中,通过实物、动作等的配合,宝宝不但容易理解,而且,一旦听熟了,马上就能原封不动地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:宝宝安排日常活动、喝饮料、吃水果都可以用到它们啦! 由此可见,宝宝学语言的启蒙阶段,最生动、最有效的语言环境,不是故事所提供的虚拟场景,而是宝宝自己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! 英语“磨耳朵”也应该从日常生活开始,听力材料和宝宝的生活关联性越强,就越容易被理解,越能真切感受到的语言情景。 我和Emma在启蒙时是怎么“磨耳朵”的呢?首先,我很注重在平时生活中跟她讲英语,从开始的两人都觉得有点别扭,到现在我俩都能随时在中文英文间顺畅地切换。 其次,我给Emma看的动画片都是严格挑选过的、适合她年龄段的动画片。最开始她看的是《Dora the Explorer》或者《路易小兔子》这样的片子,不光情节一目了然,里面的互动部分也非常吸引她,后来逐渐过渡到情节更复杂的《托马斯》、《玛德琳》等。并且在开始阶段,我或者会陪她看,或者会问她能否看懂,甚至假装饶有兴趣状让她把故事讲给我听。 在听儿歌的时候,我也是有泛有精。泛就是随便什么放给她听就好。精则是用包括睡前唱给她听、打印出歌词一起唱等方式,让她对有些儿歌印象更深。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,磨耳朵固然重要,但日常对话或者生活中的实际运用,是没办法用其它途径代替的,我们应该重视跟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讲英语,这是非常重要的启蒙途径。 |
HOT NEWS
FOCUS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