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什么?在以前的三水,它有个名字叫——铜盘粉,还有个叫法——白粉。其实只是叫法不一而已。 为什么叫铜盘粉? 其实没什么故事,就是就地取材,顺便加上关联名字而已。像其他地方用竹制品来制作,就管它叫竹箕粉一样。 之所以叫铜盘粉,是因为以前三水人是用铜盘来蒸粉,所以就叫铜盘粉。后来改良了制作工具,出现了肠粉机,人们根据拉出来的粉的形状直呼肠粉而已。也因为这样,铜盘粉这个叫法就渐渐没人记得起来了。 关于肠粉的起源,这里就不细说啦,百度知道有答案,据说跟罗定、乾隆有关,至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就很难考究。 铜盘粉如何制作? 首先,要把粘米浸泡一晚上,把米和水放进料理机里打成米浆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一次过把米和水直接放料理机打浆,而是先把湿米放进去打30秒后再继续加水打浆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掌握米浆的稀稠程度,以免影响口感。 接着,把打好的米浆浇在已经涂上一层花生油的铜盘里,撒上一点葱花,直接放在水烧开的铁锅里蒸上一分钟左右,拿出来用筷子卷成粉条,大功告成,铜盘粉可以上碟食用了。 必须要说明,以上是现代制作方法,现在智能厨房的厉害就在于,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大大缩短烹饪、制作时间。比如这个打米浆的料理机是个进口货,三水厨娘钱健英居然舍得花一万多块钱买下来。当然它不仅仅是料理机,其实是台多功能烹饪机。 以前三水人是如何制作铜盘粉的呢?那时条件没那么好,都是把米浸泡一晚上,再用石磨磨成米浆,烧开一锅水,用铜盘隔水蒸熟就是成品了。不过,磨米浆很费事,效率肯定比不上料理机啦。 最温暖的厨房记忆 一碗粥,一碟肠粉,是最常见的广式早餐,甚至当正餐来吃也可以。铜盘粉可以说是肠粉的前身。但在以前的农村,却不是天天能吃到。以前农村人一般在年尾农闲时段,尤其是下雨的时候,为了打发时间,屋前屋后同村人,围在厨房一起做铜盘粉来打牙祭,这就是农村人的娱乐方式。 现代肠粉非常多样,牛肉肠、鸡蛋肠、猪肝肠等等,什么口味都有。但以前农村人吃的肠粉很简单,只有油盐,加点葱花就算了。偶尔加些虾米,也是平时干塘时抓到的小虾,晒干后用于平时蒸蛋来等食用。毕竟在吃肉也要凭票的年代,要吃上牛肉肠真是想都不敢想。 但即使是只有油盐和葱花,也吃得很开心。尤其是小孩放学、放牛回家,看到父母长辈蒸铜盘粉,不用招呼都会乖乖上前加禾杆烧开水。铜盘粉蒸出来之后,抢着捧起一大碗,吃得津津有味。不过这种情景已难再现,美好的记忆只能停留在儿时了。 大家看到绿色、橙色的铜盘粉,其实是加了红萝卜、菠菜汁来蒸而已。三水厨娘钱健英说,那是哄小孩多吃点做出的改良。 现在的肠粉都是蘸酱油来吃,把米香掩盖了。所以,大家不妨在家试试,重温一下儿时的回忆,看看简单的葱花油盐肠粉,是不是更有感觉?反正有料理机打米浆,实在是太简单了。 |
HOT NEWS
FOCUS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