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之际在于晨。坐在街头巷尾的早餐档,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老火粥,是一天幸福的起点。 生滚粥、油炸鬼、布拉肠、饺子……这家藏于狮山老街里的早餐店,30年如一日满足着街坊的舌尖。就此开启每天第一顿美味,已经成为了街坊邻里的生活习惯。 “老字号”早餐店,旺足30年 发黄褪色的招牌、经典老式中国风花纹地砖、“老古董”电视机……官窑酒家小食店处处散发出30载岁月痕迹,而店里常挂欢乐笑容的阿姨们,则让人倍感温暖。 在这里,你还能吃到5毛的萝卜糕、1块的油条……价格十分亲民。无论几点来,拼桌都是常事。小小的门店,座无虚席,准备去工作的上班族心急如焚地排起了打包长队。 让人感到亲切的是,店里还沿用着上世纪的点餐方式。熟络的街坊不需观望,一来便选上心仪的食物餐牌,买单后递给厨房窗口的师傅,再亲手接过新鲜热腾的早餐,开启美好的一天。 “这里的肠粉超赞!”让无数吃货街坊倾倒的肠粉,果然内有乾坤。原来这里30年来坚持布拉肠手法,肠粉细腻爽滑,逼得人迅速清盘。 入口松脆的油炸鬼,配一碗生滚粥或者白粥最合适不过。还有皮薄馅大的煎饺也十分受欢迎,手工制作,满满家味道。 比起盈利,老店更牵挂的兴许是街坊的生活。怕早起的老人没早餐吃,小食店每天都坚持5点开门。今年80岁的丁伯每天都从汀圃村坐40分钟公交过来吃早餐。“以前在这附近开麻将馆,熟人多,喜欢过来和朋友聊聊天。”可以说,来此吃早餐已经成为了街坊邻里的生活习惯了。 以前,这里是供销社的经营模式,如今供销社遣散,却无法分割一群老同事的感情。包了30年饺子的双手,早已从五指不沾阳春水变得充满岁月的褶皱。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依旧坚守,亲如家人,以租用的方式继续延续着小食店的生命,陪伴着彼此。 探访老街过去的故事 官窑酒家小食店所处的位置,便是曾经摩肩接踵、店铺林立的驿园西路。它曾是狮山官窑的“三里屯”,日用百货、服装、电器一应俱全。以前每逢新历的4、9日,街坊都赶来趁墟,满载而归。 在官窑酒家小食店旁边,是狮山官窑的第一家书店(新华书店),店面如今也被小食店租用经营。书店最辉煌时,店里挤得水泄不通,畅销书甚至不够卖。 而在早餐店的另一边,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官窑酒家,是当时街坊饮茶、食饭、办酒宴的首选。“那时,能在这栋5层楼的气派酒家包围餐办酒宴,也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,菜品可以跟现在的星级酒店媲美。”附近的街坊老周回忆道。 再往前走,就是最早的官窑车站所在地了。铁门围起来的空地虽然不大,已足以满足过去街坊出行的需要。“上世纪我从官窑坐车到广州工作,记得车票是八毛八分钱。”人称“官窑通”的陈叔娓娓道来。 驿园西路,既历史悠长,盛载着人们的深情记忆,又因新开的咏春拳馆、素食店等,焕发生机。 尽管沿街商铺不多,这里依旧热闹。叮铃叮铃的自行车声,树底下乘凉、下棋,阵阵嬉笑声,喧闹却不嘈杂,烟火气十足。 编者手记 随着岁月流淌,老街的人情味愈发浓厚。重走老街时,早餐店阿姨主动挽起笔者手臂,兴奋地介绍一番,仿佛碰见许久未见的旧友。在路上遇见许多陌生面孔,他们都送上一张张热情的笑容。 比起同住一栋楼却互不往来的城市常态,这里有着人们最怀念的,邻里间那份亲密无间,平凡而珍贵。 看到这里是否勾起了你的儿时回忆?有空多回来走走吧,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里的每一段故事,也期盼能有更多力量的注入,让老街跟随时代发展蜕变与成长。 衷心感谢给我们讲老街过去的陈叔、周叔等热心街坊。如果你知道狮山其他老街老店,或者你认识知道这些故事的人,恳请你告诉我们。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听一听、看一看这些过往。 |
HOT NEWS
FOCUS NEWS